绫辻行人长篇专访「馆的诞生」

本文为发表在《现代小说》2024年4月号的《十角馆》影视化特辑首篇的长篇专访

绫辻行人长篇专访「馆的诞生」

自1987年出版以来,给众多读者带来冲击的《十角馆事件》。

即使距离发表已过去35年以上的今天,其影响力依然巨大,近年来在海外也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评价。

这部作为本格推理大师·绫辻行人原点的杰作,是如何诞生的呢?

值此Hulu原创真人剧《十角馆事件》正式播出的当下,我们通过长篇专访,再次回顾其轨迹。

【構成·文】朝宮運河

【写真】森清

【翻译】古川政良

从投稿江户川乱步奖到出道

──今天想请绫辻老师再一次谈谈您的出道作《十角馆事件》。众所周知,《十角馆》原本是投稿江户川乱步奖的作品,能请您说说投稿的经过吗?

绫辻:我投稿乱步奖是在大学四年级、22岁的时候,是1983年度的第29届。虽然现在情况似乎大不相同了,但在我学生时代,很少有人会说“想成为推理小说作家”这样的话。我在那方面算是比较天真吧,或者说是相当厚脸皮地公开作此宣言的,所以我想周围人都是用“真是个怪人啊”的眼光看我的。在京都大学教育学部的研究室自不用说,在推理小说研究会里也是如此。

在四年级夏天之前,我就已经确定要留级了。所以,在同期的大家忙着找工作、写毕业论文的时期,我反而在写投稿乱步奖用的稿子。这就是《十角馆》的初稿。虽然通过了第一次选拔,在第二次落选了,但因为是第一次挑战新人奖,所以即使那样我也非常开心。

──据说1980年代,是本格推理的寒冬时期。

绫辻:倒不是说完全没有本格推理的新作,只是很少。像是泡坂妻夫老师、连城三纪彦老师、竹本健治老师。栗本薰老师、笠井洁老师、还有岛田庄司老师……这样一个个数出来的话,都是些了不起的作家,所以看起来似乎也不算少呢。不过,本格作品的绝对数量很少确实是事实。当时也的确弥漫着这样一种氛围:那种能让推理迷学生喜爱的本格作品已经过时,卖不出去了。既然如此,那我就自己来写自己想看的那种作品吧——我当时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写的。

──那份投稿的原稿最终得以由讲谈社出版,这中间有着怎样的经过呢?

绫辻:我留级升上五年级后,被当时研究室的助教邀请说“来读研究生吧”,我就心动了,决定留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室里。同时我也在继续写小说,不过别看我这样,其实我也是个现实主义者来着,所以也考虑过就这样走学术研究的道路。然而就在那时,我因缘际会开始与竹本健治和岛田庄司两位老师有了交往,几经辗转,《十角馆》的原稿送到了讲谈社的宇山日出臣老师的手上,事情就发展到了要出版的地步。

宇山老师读到的是我对乱步奖投稿稿进行了大幅修改后的版本,其中增补了好些初稿里没有的元素,比如“第十一个房间”的那段情节,然后序章和终章也和初稿完全不同了。而这份稿子又经过进一步的修改,最终变成了出版时的模样。

──在《十角馆事件(新装改订版)》(讲谈社文库)的“新装改订版后记”中,您写道“这是与小野不由美女士共同创作才得以首次完成的”。

绫辻:说到底,那还是我第一次写长篇小说,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作这多达四百张稿纸的原稿。于是,我就说服了当时同在推理小说研究会、关系又很好的小野不由美老师,一起写这篇小说。因为前一年冈嶋二人老师已经出道了,所以我也觉得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也未尝不可。就这样经过各种尝试和摸索写出来的就是最初的原稿,而且核心诡计也是由小野女士构思出来的。所以无论是在讲谈社小说单行本版还是旧文库版中,我都一定会在“后记”等处写明这一点。

──《十角馆事件》这个书名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呢?

绫辻:从投稿乱步奖时起,书名就是《追悼之岛──十角馆杀人事件──》(追悼の島──十角館殺人事件──),但在出版敲定时,出版社要求我更改书名。虽然是他们提议说,不如简洁一点,就用《十角馆杀人事件》(十角館殺人事件)如何,但最终还是我主动提议说,那不如就叫《十角馆事件》(十角館の殺人)吧。

──值得纪念的出道作《十角馆事件》作为讲谈社小说文库版的一册摆上书架,是在1987年9月。

绫辻:最初宇山老师问我:“是出成精装单行本(四六判)呢,还是出成讲谈社小说文库版(ノベルス)呢?”他解释说:“如果出精装单行本,虽然印数少,但会成为硬壳精装的精美书籍。如果出文库版,就能大量印刷。”我立刻回答说:“那就文库版吧。”因为精装书价格贵,学生很难买得起,我自己是偏爱价格适中的文库版的嘛,所以,完全没有犹豫就选文库版了呢。

恐怕宇山老师心里,有两种想法在较量吧:一种是出精装本少量印刷,让该读到的人读到就好;另一种是想试试出文库版,看看能不能让更多人读到。听到我回答“那就文库版吧”,那时他看起来还挺高兴的呢。从结果上来说,这个选择真是再好不过。因为如果当时我回答“要精装单行本”的话,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一系列发展了。

作为新本格运动的起点

──出版后反响如何呢?

绫辻:我并没有期待它能畅销的,毕竟宇山老师也说“我负责出的书就没有卖得好的”(笑)。然而,书一上市销量就非常强劲,很快就决定加印了……反响远超预期,我也吓了一跳。我才意识到,原来这类推理小说其实是有市场需求的啊。

后来我曾听好几位作家说过:“既然这样的作品能被世人欢迎,那我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写本格推理了?”原来无论是想写的人,还是想看的人,其实都有很多潜在着呢。我想,正是《十角馆》成为了契机,促使这些人纷纷崭露头角,才最终发展成了“新本格运动”,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讲谈社小说文库版的封面设计,由辰巳四郎老师操刀,其时尚前卫的风格也令人印象深刻。

绫辻:关于这点啊,是当时负责我的经纪人非常坚持的地方。当时小说文库版的封面,大部分都是以男性上班族为主要目标群体设计的风格,《十角馆》也差点就变成那样了,但经纪人坚决反对说:“那样设计的话,女性读者根本不会伸手去拿这本书。”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结果,由辰巳四郎先生设计的那种风格的封面,在讲谈社小说文库版中就越来越多了。

──继绫老师之后,歌野晶午老师、法月纶太郎老师、我孙子武丸老师也相继从讲谈社小说文库版出道,新本格运动就此开始。但听说当时遭到了相当严厉的抨击。

绫辻:我那时一直住在京都,能见到的编辑几乎只有宇山老师一个人,所以没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圈内的声音,但即便如此,还是能听到否定的声音。听说推荐我们的岛田老师就曾被人猛烈抗议道:“为什么要推荐那种外行?快停止吧。”

现在回想起来,那大概是推理狂热粉的同类排斥吧。想必还是有一些人会认为“大学推理研究会出身的毛头小子写的这种幼稚小说,竟然能作为商品流通,简直岂有此理”吧。这种现象,在任何领域往往都会发生呢。

关于《十角馆》,就经常有人说:“学生之间互相用埃勒里啊、阿加莎啊这些海外推理作家的名字来称呼对方,现实中不可能有这种事。不真实”(笑)。的确,虽然现实情况确实是那样没错,但是,几年后个人电脑通信普及开来,大家只用网名互相称呼的线下聚会也变得普遍起来……对吧。没想到,那个设定竟然超前于时代了,成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展开。

──《十角馆》开头埃勒里所说的那句“与推理小说相衬的——管它是不是被说成过时呢——果然还是名侦探、大宅邸、可疑的住客、血腥惨剧、不可能犯罪、惊天诡计……虚构之事再好不过”的台词,常被作为新本格推理的宣言引用。

绫辻:那只是作品中的埃勒里那样说了而已,并非完全等同于我的想法。虽然这点经常被误解,但《十角馆》这部作品本身,并没有名侦探的大活跃表现,大宅邸也没出现……就是这样。不过,和埃勒里一样,我也不太喜欢描写刑警脚踏实地四处走访进行侦查的故事呢。不需要那种方向的真实性——我是这么认为的。

──紧接着那句台词,还说了“本格推理最现代的主题就是‘暴风雪山庄’”。

绫辻:“暴风雪山庄”,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会使用“封闭空间”这个词。如果警察的科学侦查技术过于发达,传统的名侦探就失去了活跃的空间,所以没有警察介入的“暴风雪山庄”作为“游戏空间”是理想的。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事情。而且在当时,这类作品的例子意外地很少。

不过话说回来,特意把那种讨论放在第一章开头啊,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呢(笑)。毕竟是四十年前左右的事了,已经忘记了啊。

普遍性青春推理小说的魅力

──滞留在十角馆并被卷入事件的K**大学推理小说研究会成员,是以京大推理研究会为原型的吗?

绫辻:不,具体的人物原型是没有的。甚至整个研究会,也不能说是以它为原型呢。

当时在京都大学的推理研究会,有一种氛围,觉得一本正经地谈论推理小说是很老土的事情。小野老师在某篇随笔中写过,即使在例会结束后去的咖啡馆,也是只有巽昌章老师(推理评论家)、小野老师和我这样的人在角落里悄悄地开推理讨论会,就是那种感觉。在我五年级的时候,法月纶太郎君和我孙子武丸君也加入了。这两人从一开始就公开宣称立志成为推理小说作家,所以从那时起氛围就大大改变了吧。

──在无人岛合宿期间,推理小说研究会的成员一个接一个被杀害的情节,是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为蓝本的吧。

绫辻:是呢。《无人生还》是只描写岛上的故事,但如果交替描写岛和本土的话,会不会很有趣呢——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写了。《无人生还》是随着生存者数量的减少,故事才骤然变得有趣起来的对吧。人们接连被杀,最终只剩下两人,那个阶段的恐怖与悬念是最棒的。虽然它是一本不符合狭义“本格”定义的作品,但我实在太喜欢它了,所以“致敬它”的想法非常强烈。

──为什么将舞台角岛设定在大分县呢?

绫辻:因为小野老师是大分县出身,她熟悉那一带的地形。她似乎一度在别府居住过,因此作品中具体地名出现得比较多。当初也有过以京都市内和京都府北部的若狭湾一带为舞台的方案,但最终废弃了。

──以大学生为主角的《十角馆》也具有青春群像剧的一面呢。可以说它也是当今青春推理小说的一个源头。

绫辻:这方面也是就结果而言变成那样了而已,我自己其实不太清楚呢。写作期间为了完成作品已经竭尽全力了,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加入青春小说的要素。只是因为自己是学生,所以就写了写起来容易的学生们的故事。仅此而已。

——虽然是1980年代的故事,但我觉得它具有能让现代年轻人毫无违和感地沉浸其中的普遍性。

绫辻:我几乎没写任何时事风俗的内容,这反而延长了作品的生命力吧。当时日本社会正因泡沫经济而人心浮躁,但我完全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作品中还刻意避开了时代的喧嚣。要是写得更贴近时代的话,这部作品可能早就风化成沙了。

不过即便如此,似乎还是有读者会在意那些与现代不同的细节呢,比如登场人物抽烟抽得太凶,或是总让女性准备餐点和咖啡之类的。虽然在80年代这些描写是很“写实”的……不过,这也说明,无论多么想写与时代无关的内容,还是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时代特征呢。

——在本土篇登场、与主人公江南孝明一同挑战谜题的是名为岛田洁的男子。能否请您说说这个名字的由来呢?

绫辻:就是“岛田”庄司加上御手洗“洁”(笑)。

不过构思这个名字时我还不认识岛田老师。不止是当时拜读了岛田老师的《占星术杀人事件》与《斜屋犯罪》受到极大震撼,书上刊登的作者近照也极具冲击力。带着一种看起来非常难相处又独特的气质,个人简介里还写着“占星术师”……对吧。于是就从这个印象展开,塑造了那样一个角色。如果我先认识岛田老师的话,应该会改用其他名字吧。

──说到《十角馆》,无论如何都不得不提“那一行”带来的冲击。仅凭一行文字就能让世界天翻地覆的体验,在其他作品中很难体会到。

绫辻:即使过了这么长时间,那一行的冲击力依然保持得如此强烈,真是了不起呢。由于长期被读者传阅,读者中形成了“说到《十角馆》就是‘那一行’”的共识,又吸引着新读者不断加入……似乎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真是令人感激。

──在讲谈社文库版《十角馆》的后记中,绫辻老师写道:“这部小说是献给我钟爱的推理小说及其作者们──更重要的是,献给推理小说这种体裁本身蕴含着的(我认为的)‘孩子气’这一本质的一封情书。”这个想法现在依然没有改变吗?

绫辻:基本上没有改变。因为我就是特别喜欢推理小说的这个特质,现在也依然想保持这种状态。只是随着年龄增长,难免会变得老成持重起来呢。这样可不好。我每天都在与“成熟稳重”作着斗争(笑)。

从长销好书,到殿堂神作

──本书1991年出版了文库版,2007年出版了新装改订版,2017年突破了百万部。成为了国产推理小说屈指可数的长销书标杆。

绫辻:《十角馆》从发售以来就一直保持着持续畅销,销量不太有波动呢。倒不如说,这几年里销售额还在增长。这样的书很少见吧。《十角馆》畅销的话,紧接着其他续篇的系列作也会跟着卖起来,我认为这是非常有益的状况。

──在各种“史上最佳”的排行榜上,《十角馆》必定会占据一个高位排名,这种状况也持续着。

绫辻:我自己并不认为这是我的最高杰作。但是,“那一行”的冲击力很强,并且某种意义上被评价为划时代的作品,所以无论如何票数都会聚集起来吧。就这样进入排行榜后读者又会增加,新读者又给《十角馆》投票……特别是在网络上,似乎正在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呢。

──凭借“馆”系列等作品主导着本格推理界的同时,又通过新人奖评选等方式支持年轻作家登场的绫辻老师的形象,与日本推理之祖·江户川乱步重合了呢。

绫辻:不不,绝不敢当!诚惶诚恐。当然了,像我这样的人连乱步先生的脚后跟都够不到。我是憧憬着乱步先生于是想成为推理作家的人,能被您这样说,是我的无上光荣了。

──近年来,绫辻老师的作品在海外评价也在提高。在美国的《时代》杂志评选的“史上最佳悬疑&惊悚小说”有史以来最佳100部中,《十角馆》也入选了。

绫辻:据说喜好《十角馆》这样作品的英美读者并不在少数,我也很惊讶。当然也会有读者觉得它太孩子气、很无聊吧,不过即使这样,的确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读者喜欢黄金时代本格推理作品,这也是不能否认的。另外,《十角馆》里登场人物的昵称是埃勒里、阿加莎啦这样的名字,所以对于英美读者来说也更有亲近感,也有这个方面的原因吧?虽然曾经被批判为“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部分,如果成为了被海外读者接受的原因,也是很愉快的一件事,但这说到底也是结果上变成了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从一开始有意追求的效果呢。

大受好评的漫画版,备受期待的影视化

──近年来,由清原紘先生创作的漫画重制版《十角馆事件》也收获了好评。

绫辻:我认为漫画版是部杰作。虽然是我提议说,强烈希望曾经负责过《Another》漫画化的清原老师来画《十角馆》,但清原老师那边提出了“如果要画的话,想把时代设定成现代,想把江南变成女孩子”的提案。我想着“这可是相当困难的挑战啊”还是答应了,结果这部作品竟以完美的形式完成了。漫画版搞不好会比原作还要有趣呢(笑)。因为漫画版的缘故,江南的印象完全变成女孩子了,现在写新作《双子馆事件》时,为了写出原本的江南,我也是颇费了一番工夫哦。

清原老师和绫辻的合作,预计不久后就会有新的企划启动。

──接下来,三月份真人电视剧《十角馆事件》将在Hulu上开始独家播出。导演是曾负责过《安乐椅侦探》系列等,迄今为止经手过许多推理类电视剧的内片辉导演。

绫辻:我听内片导演说“无论如何都想将《十角馆》影视化”,是在2017年的时候了。尽管我和内片先生有将近二十年以上的来往,彼此很信任,但从我的角度来说,果然还是有着强烈的“这能影视化吗?”的怀疑。即使我们见了面,我请教了具体的方法后,导演说“能行”,我还是不太能百分百相信这一点。不过就算是这样,因为内片导演非常地坚持也非常富有热情,所以我想那就试着交给他去做吧。

──在制作过程中,绫辻老师有提出什么要求吗?

绫辻:我提出:作为前提,“请重视原作的骨架哦”。内片导演很好地研读了原作,对《十角馆》作为推理小说的结构有扎实的理解,所以那方面我并不担心呢。还有就是,我提出请求,希望不要改变作品发生的时代。希望故事背景按照原作设定在1986年。

虽然清原老师的漫画版是把时代移到现代后取得了成功,但为了这一改变,事先需要相当周密的讨论和推敲。在影视剧里做同样的事情会很困难,而且我觉得,与其像那样把舞台设定在现代,电视剧保持86年的设定肯定会更有趣吧。

──您昨天刚刚在试映会上观看了完整的五集电视剧,坦率地谈谈感想吧。

绫辻:细枝末节的东西就闭眼略过吧(笑),我觉得,这真是一次幸福的影视化呢。

看了就会明白,这部作品是在挑战一些哪怕对于传统电视台连续剧和院线电影来说都很困难的各种事情。为了以良好的形式实现内片导演的意图,这样的形式无论如何都是必要的。也许可以说,这是只有在网络流媒体形式的影视剧普及化的现代才可能实现的尝试。

因为相比以前,叙述性诡计这种概念的理解也普及开了,所以影视圈的人们也是在充分把握了原作的哪些地方有价值的基础上来着手制作的。“那一行”的再现,我想大概是成功的吧。没有读过原作就观看这部电视剧的人,应该会大吃一惊吧。

──以这次电视剧化为契机,我想会有很多读者接触到《十角馆》。作为出道作品的《十角馆》被持续阅读、不断传播,您现在对此有怎样的感受呢?

绫辻:我有一种“这还真是不可思议啊”的感慨。

从大学时代与小野老师的相遇开始,再到与竹本老师还有岛田老师的相遇,与宇山老师的相遇……这本在各种偶然和化学反应下诞生的出道作,成为了新本格运动的契机,被长期持续阅读,如今仍不断收获着新的读者。这样的作品很少见吧。似乎也可以觉得,这就像一个小小的奇迹。

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在写《十角馆》的时候,我真的喜欢推理小说喜欢得不得了。如果今后,因为读了这样的《十角馆》而喜欢上推理小说的人能够继续增加的话,我会很开心也很幸福,而且,我想,那或许也能成为对我最爱的推理小说的报恩吧。

(2024年2月7日,于讲谈社)

译者有话要说:

此访谈翻到一半的时候看到零食老师说鹿谷的形象脱胎于年轻的岛田庄司的作者近照,然后搜集资料的时候真的看到了岛庄早期刊登在书上的作者近照——

我去你这也太鹿谷门实了,不是,鹿谷门实也太你了!!不说一模一样也是八分像吧这气质确实太对了……

可见我们鹿谷老师高低也是一位帅哥怪不得小南一见钟情(嗯?)

原来鹿谷不愧本姓岛田你竟是岛田家的亲儿子(不是这么算的x)……长相随岛庄性格和生活习惯随绫辻……


上一篇 推理小说的“宪法”——薪火相传的法则
下一篇 [岛江]21岁不相信爱情的岛田学长,做了一个梦